TIP/IP Model
Layer3 potocol
Link state protocols-OSPF。


老師教OSPF的三個階段:
   1.三個步驟
   2.劃分Area
   3.Area之間怎麼去溝通。



三大步驟:
   1. 每個router和鄰居建立關係。
   2. 每顆router存的是每顆router的初始值的內容。(LSAs)
   ( 在接收LSA時,先存一份LSA,再傳送給鄰居。)
   3. 用Dijkstra algorithm來計算最短路徑。(Dijkstra algorithm為一種計算法)

假設有八顆router,除了自己的初始值之外,在傳送LAS最後,會得到另外7顆router的初始值內容
所以每個router的路徑表的內容全都一樣(到同一顆router有很多選擇=>像地圖一樣=>為一個資料庫)
所以router會有兩個表,一個為資料庫,一個為routing table

*Areas
 除非網路真的很小不然在規劃時,皆會建議一定要畫分Area(區域)
 因為link database若 太大,在互相傳送LSA時,會浪費頻寬,速度變慢。  
 
 How to 網路切成若干區域?
    相鄰的port為同區域,每個區域分別執行上述三個步驟。(link database變小 => 速度就變快^^)
每個Area都有一個編號
 在多個連結區域裡,一定有個區域其編號為0(Area 0),稱為Backbone Area。
 其他編號的Area須和Area 0相連(但若沒連到也是可以運作,但較複雜 高竿,有興趣者可自行servey)

在實作上,如何劃分Area,靜待Travis老師來傳授^^



OSPF Packet  Types
    有5種封包格式
    其第四種 Link state update (裡面又有11種Type,但目前只需了解前三種)
    1.Router  LSA
    2.Network  LSA 
   這兩種為在同個Area內交換LSA
3.Network Smmmary LSA
   跨Area交換LSA

   所以不同Area的router如何溝通?(R2=>R3)
   透過ABR去交換routing table,將next top 指向R1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rea200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R1 --------------R3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l
Area      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
   0        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l
             l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l
            R2-------------- R4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Area100


* 若Router的database裡記載
   192.168.13.16 type=3
   則表示為其他Area來的,此路徑為跨Area。
 

 
  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飯粒兒~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